1. 资产

在第一部分有所提及,这里对当中的一些科目做些说明。

 1流动资产
 2    现金
 3    活期
 4        微信零钱
 5        招行xxxx
 6        中行xxxx
 7        股票现金账户
 8    货币基金
 9投资型货币资产
10    定期
11    银行理财
12    场外基金
13        华泰-xxxx
14        支付宝-xxxx
15    股票与场内基金 
16        股票a
17        股票b
18    投资型保险 
19    社保账户
20自用资产 

2. 负债

一般家庭的主要负债为房贷和车贷,以及信用卡这种消费信贷账号。因此根据情况在负债类科目中,可以设置如下的二级和三级科目。如果是组合贷的话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三级科目,分别为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

1汽车贷款
2住房贷款
3消费型贷款
4    招行信用卡
5    花呗

3. 所有者权益

这个没什么需要额外设置的。

4. 收入

对于打工人而言,工薪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按照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的层面来划分,可以将收入类科目划分为如下类型。

1工薪收入
2投资收益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等这些主动收入。以前单独把奖金划分一个三级科目,但是其实意义不大,在描述中区分一些就可以了。毕竟一般一年也就一笔。

这是被动收入部分,就是说依靠资产本身带来的收益,包括银行理财,股票,基金等金融市场带来的收益。

偶然性的,或者兼职的,如果兼职收入也是长期固定的也可单列一项,但是也是属于主动收入。

5. 支出

支出部分就个性化差异比较大,但是围绕吃穿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固定支出一般也都是差别不大。

 1//日常固定支出
 2居住物业
 3日常生活
 4亲情支出
 5汽车支出
 6财务税费
 7
 8//非固定支出
 9人情社交
10医疗健康
11旅行支出
12运动娱乐
13职业学习
14其它支出

围绕的范围,包括物业,房租,水电费,暖气费,宽带,维修等

围绕的范围,包括购买粮油蔬菜调味品,零售和外出就餐等。日常的交通没有单列,都放在这里面,包括打车,公交等,以及一些零星的开支。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是这个里面的支出会对应到微信的零钱,所以不再区分是什么支出,到月底时候按照差额全部记到这个科目下,毕竟交易数量大但是总额少,不值得花时间去分析。这是另一个技巧和心得,那就是专项支出对应专门资产账号 ,这样好处显而易见,会在交易录入时候节省大量时间,我开始时候同类支出会随机用同的方式,如现金,支付宝,微信,加上绑了不同的卡,为了区分支出类型,要在众多的交易记录里面去看原始记录,几乎要放弃了。这部分的支出每月差异不大,我的做法是每月初会根据均值将微信钱包的金额充到一个固定的值,这样每个月的花费可以实时看到还有多少余额,做到有所节制的消费。

主要是家庭成员的支出,是承担家庭责任的必要开支

包括燃油,过路费,保养维修,停车费这些细分项目,同样不但列三级科目而通过描述来区分,以简化操作。

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保的统筹部分的扣款,交易的手续费和服务费,偶尔发生的退票费。

小类可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其中交通住宿占了旅行开支的大头,单独记录,而且他的小额比如签证,保险都统统记到其它里。

健身房,赛事注册费等,电影,娱乐项目。

书籍,培训课程,服务订阅

偶然性或一次性的未属于上述类别的。

在关于科目分类时候可以参考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比如,如果在支出科目中设置有汽车保险两个科目时候,如果有一笔汽车保险的支出,是该归入哪个科目,就会产生默认两可的情况,显然这不符合相互独立的原则。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确定一个优先原则,比如更关注在围绕汽车这个主体的支出还是更关注保险这个主体的支出。从我而言,我可能更看重作为汽车本身所有相关的支出,所以就把和汽车相关的支出计入汽车这个大类。

GnuCash的模板

GnuCash本身也自带了一些模板可以参考,我也是在经过参考不同的科目设置之后,确定为目前这样的几个的。以下是通用科目的模板。

 1所有者权益
 2    期初余额
 3资产
 4    流动资产
 5        现金
 6        货期存款
 7        储蓄存款
 8负债
 9    信用卡
10收入
11    收到的礼物
12    奖金
13    利息收入
14        活期利息
15        其他利息
16        储蓄存款利息收入
17    其它收入
18    薪金
19支出
20    水电费
2122        垃圾收集
23        燃气
2425    订阅费
26    公共交通
27    娱乐
28        娱乐
29        音乐电影
30        旅行
31    书籍
32    汽车
33        维修保养
34        停车
35        收费
36        燃料
37    衣服
38    税费
3940        国家
41        社保
42        医保
43        其它
44    礼品
45    爱好
46    物资
47    食品杂货
48    保险
49        人寿保险
50        汽车保险
51        健康保险
52    在线服务
53    杂项
54    教育
55    洗衣
56    银行服务费
57    慈善
58    调整
59    用餐
60    电脑
61    电话
62    电报

小结

对于科目设置,不像企业会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总的原则就是科目服务于报表,报表服务于自己的生活目标。所以首先有自己的目标,比如自己的固定收入和被动收入的差异,个人财务管理更多的不是需要知道自己拥有多少和花费多少,而是为了自己的目标,需要在收支上做什么样的控制,金钱和时间都是珍贵的,金钱是服务于人的,就像没有目标的旅行哪里都是目的地,没有目标的财务管理也是没有意义的。

在有了明确的生活和财务目标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去假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报表,根据希望在这样的报表中呈现的数据来设计自己的科目结构。并且做到KKISS(keepkeep it stupid simple)的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当一个科目的设置不会支撑你的报表时候就可以果断的舍弃。

另一个就是20/80原则的运用,对于很多处在长尾中的交易,就是那些数量多,但是总额少的,完全可以利用汇总的方式对应到特定的付款账户上,然后根据月初和月末的差额来记录一笔交易。毕竟这部分支出你再怎么节约在比例上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并且为了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反而会浪费额外珍贵的时间和精力,无异于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