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近的天气一直是灰蒙蒙的,新年第二天,突然变的晴朗起来,和孩子上完课已快近黄昏。想想孩子现在课业越来越重,一起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想带着孩子一起出去走走的想法就开始变得强烈起来。对着地图看了又看,决定一起去一趟土门峪,拜访一下二龙塔和位于蛟峪山上的天池寺。原因很简单,这条路线的难度和强度都不大,也比较安全。

本打算坐个环山线,结果醒来已经都9点多,只好开了车去,这样就只好原路返回而不能走土门峪到蛟峪的穿越路线了。走子午大道和环山线从柳林向南一直走就到达土门峪村,在路的尽头有一个小停车场和鱼塘,不过这会儿一个人都没有。从右手的小路开始向上,路边上一大片桃树林,想来春天时节漫山桃花盛开,该是如何一番美丽的色彩。路上有积雪,孩子开心的顾不得冷开始抓着雪攒雪团。

不一会儿就到了二龙塔,塔位于一个小山头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环山路和平原。塔身明显有修葺的痕迹,而且还比较新。和孩子坐在塔周围的台阶上开始吃些干粮,这时一大片乌云飘了过来,天突然飘起来雪花,而且越来越大,不过仅仅过了几分钟的时间,雪就停了,太阳在乌云后面努力的往外试图探出脑袋,偶尔的一片光从云的空洞中倾泻下来,jerry大声的喊着,说那情景很像去往天堂的路。

离开二龙塔,走过一小片平地就开始爬坡,爬上坡眼前出现了一个小村落。鸡们在院子里悠闲的散步觅食,偶尔一直寂寞的狗看到我们,激动的叫起来,很快就被在一旁的农人一手抓住了脖子拖到了一旁。

穿过村庄上到山顶,就是天池寺了,寺庙门前好像在修什么建筑,但是才修了一半就停在那里,周围放着砖和瓦以及沙子等材料,从前殿的窗棱往里看了看,里面供着好像是弥勒佛,门口处还有一张纸,用毛笔写着关于二龙塔和天池寺的一些历史资料和典故。门前有一座塔,塔看起来也有些年头,有些破损了。从旁边的门进到寺里,里面很安静,僧人们应该都在房子里。右手是钟楼,左边是鼓楼,不过门上都上着锁。大殿也锁着,周围也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

从寺里出来沿着右手的大路往下走,后来发现大路是往另蛟峪方向去的,只好又绕回到来的路上。

关于二龙塔

土门峪二龙塔是一座很奇特的古塔,也是陕西境内比较古老的塔之一。它兀立在终南山土门峪和蛟峪之间的分水岭上(王莽乡土门峪境内),在环山公路上老远就能看见它。二龙塔所处之地,古代称二龙里,因此塔名叫二龙塔,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0年),距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 二龙塔,密檐式青砖结构,原九层,残存七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7米,塔体壁厚2.16——2.2米,南北两面各层正中设不透体券门洞,底层有透体券门。塔底有石门洞,塔心有木楼梯,沿梯可登至塔的顶层。塔的结构和莲花纹方砖,颇与小雁塔相似,尚有隋塔某些特点,可确认为唐初建筑。

温家山莲池寺中保存的二龙塔的双龙天王石碑,图案为线刻,可视作二龙塔为风水塔的佐证。《终南山佛寺游访记》中亦有所记述。 二龙塔地宫被盗,盗洞犹存痕迹。塔东南坡现为桃园,解放初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两三个尼姑石塔,当地群众猜测,二龙塔附近古时曾是与西南方天池寺隔沟相望的尼姑庵,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文革”被四旧时,尼姑石塔被推倒坡下,滚落沟底。二龙塔内木梯焚于清末兵火。塔刹是一整块花岗岩石凿成的,弃于距塔三里远的吴家沟村北路旁。塔刹为何弃之于此有二说,一说塔顶有蝎子成精,化为白衣摇扇的少妇,打雷闪电,击杀蝎子精,击掉塔刹落于此地;一说修塔时,抬塔刹的民工迟到一个时辰,工地上刹时辰已到,鞭炮繁响,塔刹不能到位,抬塔刹者死罪难免,弃之逃散

由于年久失修,更由于历代义军视二龙塔为改朝换代障碍,置二龙塔于死地而后快,所以几经兵火。“文革”时期,又有人来拆二龙塔的砖,修建生产队的牛屋马厩,因归属纠纷,被有识之士制止,得以幸免。残存的二龙塔像一只直立的粗锈圆规,又像一只倒立的螃蟹螯足,更像一个被老鼠啃得快倒的半截竹笋

关于天池寺

“天池寺,蛟峪口东二龙山头,创建于隋代。名龙池寺。中唐诗人孟郊有《游终南龙池寺》诗。明洪武年,有印度僧人驻寺。朱元璋之子朱(木爽)坐镇西安修葺。改名普光寺。分上下两院。山下五里的下寺金碧辉煌,门内有十数亩的大莲花池。池内小岛上建立藏经阁,二寺间山道均有石板石级。当时普光寺为长安诸寺之冠。清代称“普光吉祥禅寺”,后改为天池寺。文革破坏殆尽。现存宋代昙远禅师舍利砖塔一座(注),六面七层,高约13米。上有1米高的铸铁尖顶,每层皆有拱形佛龛,内置佛像,中存清代五开间大雄宝殿和后面的法堂,侧面有几间僧房,其他无存。” 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上下两座塔,均为一座寺院所有,而且遥想当年的景象,真是不知何等壮观!

在殿内我有幸遇到了该寺的主持“释净德”(尼)法师。按照她的说法,古塔为隋代所建,名为“五怀尊者舍利塔”,并非上文所载的塔建于宋代的说法。(注)*法师60多岁,祖籍河北,生长于哈尔滨, 1992年云游到此。之前途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最终登上二龙山上的天池寺,便认定此处为她的最终修行处所,一住就是13年。山上生活很清贫,甚至穷苦,除了一点油盐之外,所有其它食物均为自己栽种,基本上就只有米面,大豆,辣椒和一点蔬菜而已。老人不识字,但是佛经全部烂熟于心。她就住于侧面的僧房中,进到室内,黑暗却也十分整洁。由于年久失修,下雨天屋顶严重漏雨,在房间地面上,可看到许多被岁月和雨水敲击出的小坑洼。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