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走过,没向导,反复过河,谨慎报名”,这是豹哥的路线说明,有些想走,但是又有些担心,到不担心别的,主要是担心自己体力跟不上而影响了大家的进度,因为已经有将近半年没有大包徒步了。
塌方
豹哥说可以和他混帐,我就不用带帐篷了,于是多准备了些吃的,把包打好,称了一下,有22公斤,也不比不带帐篷轻多少。一大早就起了床,吃了早饭,看看表刚六点,于是打了车,到达西万路口。不一会儿,人到齐了,豹子,李哥,梧桐和徐老师一共5人,包了一辆小面包。
悲剧的是带了单反相机但是忘了插存储卡,还好带了个ipod,像素很低,但聊胜于无。
9点多钟,汽车到达双庙,前边由于塌方堵塞了道路,不得不提前下车,沿着山路步行,约一个多小时到达玉皇庙村,在农家稍事休息便继续上路,这里由于平时到访的人不多,民风非常淳朴。远远的,鸡犬之声相闻,宛若世外桃源。路上不时出现晒太阳的小蛇。
飞鼠母子
开始拔高,坡很陡,土质很松,少不留意就会向下滑,在丛林间艰难的行进,突然感觉到附近的树枝动了一下,并听到了一阵苍蝇扇动翅膀的嗡嗡声,循声望去,发现在树枝间挂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和徐老师一起走进看了一下,有些像黄鼠狼,但是又不是,于是叫住了走在前面的豹哥,说这是飞鼠。于是仔细的看了一下,发现是一对,外边的是一只大的,还活着,而它的怀中紧紧的抱着一个小飞鼠,应该是它的孩子,飞鼠的前臂卡在了树枝间,被悬在空中,无法脱身。
发现卡在树枝中间的飞鼠
救下来发现奄奄一息的飞鼠妈妈怀中的小飞鼠以及死去
我们用力将树枝分开,将这对母子救了下来,这才发现,怀里的孩子已经死去了,眼睛已经变得浑浊而无光。看样子他们被困有些时间了,母亲的左臂紧紧的抓着树枝努力的希望挣脱,右臂明显的已经骨折。看样子好像是小的被卡住,母亲努力的试图想救下自己的孩子,却最终也被困住。看着这只死去的小飞鼠和奄奄一息的飞鼠妈妈,我们都感觉有些遗憾和感动,为这跨越人和动物之间的那个共同的词-母爱。
豹哥和李哥在前面开路,并不时的用地图和指北针确定方向和路线,在上升了大概有1000多米后,终于到达垭口,听豹哥说李哥前面碰到了烙铁头,差点踩到。烙铁头是秦岭蝮蛇的俗名,此蛇头程三角形,像一个烙铁,故得名,属于秦岭北麓一种剧毒的毒蛇。大家都不禁倒吸口凉气。
稍做调整,然后开始向下走,这一路是顺着一条废弃的溪谷,非常难走,树木很繁,不时会挂住背包,和身体,隔着衣服,也会在四肢上划出痕迹,并且还出奇的搔痒。从树木高度和形状,以及沿途散落的动物粪便判断,这条路应该是兽道。
秦岭村
经过了一堆乱石,听到了溪水的声音,这就是田峪河的上游了。在溪水中洗了洗脸,喝了点水,翻过一个小坡,一条山路出现在了眼前,这应该是废弃了的林场路。大家欢呼起来,相比刚才的道路,这简直就是山中的高速公路了。沿着这条蜿蜒的山路,大概走了数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一个住户,从这里往秦岭村的道路变得又开始狭窄了,有些地方野草已经将小径完全淹没,虽然还是下午,但是茂密的树林中已经好像是黄昏的昏暗。
感觉有些累了,但是路好像还是见不到终点,就在对营地的期待中,感觉到了视野变得逐渐开阔起来,远远的,一间废弃泥屋的残垣在繁茂的野草从中变得格外可爱起来,接着就看到了一小片菜地,和两间房屋,到达了第一天的宿营地--秦岭村。
安营扎寨,村民小张给我们搬出了一张小木桌,我们架起了营灯,开始准备我们的晚餐,今天是豹哥的生日呢。天很快就黑了,在营灯下,我们边喝边聊不觉已是夜深,星空静朗。
早餐阳光泻入山谷,柔柔惺忪的睡眼,没有立即起床,帐外,鸟儿很早就已经醒来,伴着快乐的田峪河,忘情的歌唱。拉开帐篷,不远处,一抹山岚在河谷上空悠闲的飘着,露水很重,还感觉到稍稍有些凉,山中的清晨,总是令人无比的沉醉。
过河过河
从秦岭村出发,前部分路多是沿着河谷一侧的崖壁上行走,脚下就是田峪河,水声时而铿锵,时而婉约,等下到河谷,就开始了水路,这条路几乎没有明显的路迹,完全是顺着田峪河而行。河顺着山势逶迤蜿蜒,路也在河的两岸此消彼长,不停的过河,过河。开始还脱鞋赤脚渡河,但是反复过河太频繁,太耽误时间,后来索性穿鞋踏入河水,在趟过了63道河之后,看到了那个512中形成的堰塞湖,从堰塞湖往下,基本上就是开发中的景区的道路了。
沿着田峪河行走
反复过河
由于这条路几乎平常没什么人走,所以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地,沿途不时能够看到被大型动物吃剩下的动物残骸,秦岭中目前的野生食肉动物主要有豹子,杂食动物熊和野猪,以及食草的麻羊等,这些也让这一条路线充满了不确定性。
麻羊实体
在一户农家乐,徐老师杀了只鸡,李哥亲自掌勺,为我们做了一盘大盘鸡。从九焰乡又步行了10里路左右,到了一家有电话的人家,和司机师傅通了电话,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路边能看到一个个幽幽的小亮点,是萤火虫打着灯笼在闲逛。宁静的山野,精神的回归。